实际上按月配资,刘璋在马超到达时选择投降,背后有三个深刻的原因,其中第三个因素尤为关键。你可以从刘备的行动中窥见其中的原因。
刘璋投降的背景
刘备的人生经历颇为曲折,直到赤壁之战后才逐渐走运,他成功占领了荆南四郡,基本上为自己打下了一片基业。然而,要想真正匡扶汉室,仅依靠荆南四郡是不足够的,这一点在诸葛亮的隆中对中早已有所阐明。因此,在控制了荆南四郡后,刘备的目光转向了益州。正巧,这时益州的主人刘璋向刘备求助,希望他能协助防守汉中的张鲁。就这样,刘备顺理成章地进驻蜀地。
表面上,刘璋是希望刘备帮助他应对张鲁,但实际上,他更希望刘备能帮助他抵挡曹操。刘备此前在各地表现出仁义的名声,使得刘璋并没有将刘备当成潜在的敌人。刘璋并未想到,自己的一举一动可能引发刘备的敌意。然而,随着张松和刘备勾结的消息曝光,刘备愤然反击,开始进攻成都。
在这场战争中,尽管刘璋拥有庞大的兵力,但刘备麾下的士兵明显更为精锐,毕竟他们经历过与曹操的战斗,士气和训练水平远高于刘璋的军队。一个简单的例子便是,刘备指派霍峻驻守葭萌关,而刘璋则派遣大军攻打,却始终未能突破这道关隘。即便刘璋手下有上万人,霍峻少数几百守军却屡次挫败敌军,最终令刘璋军队惨败。
展开剩余78%说到刘璋与刘备的战斗,最为关键的战役无疑是雒城之战。刘备在围攻雒城长达近一年时,城中的官员和百姓仍然忠诚于刘璋,誓死守卫。然而,即便如此,刘备最终突破了雒城,攻下成都平原,刘璋原本的坚城已经不再具有抵抗力。
刘璋为何选择投降
当时,成都城内虽然有三万精兵、充足的粮草,可以支撑一年,但刘璋却在马超带领大军到达城下时,做出了投降的决定。这一变化令很多人不解,毕竟刘璋已经坚守了数年,怎么会在此时就选择屈服?
实际上,刘璋的投降有三个深层次的原因:
1. 刘璋的信心逐渐丧失
最初,刘璋信心十足,毕竟他掌握着比刘备更多的兵力,且已经在益州建立了稳固的根基。即使刘备与他反目成仇,他也不曾感到恐慌。然而,随着战争的推进,刘备越来越强大,自己却日渐衰弱。再加上诸多叛徒的背叛,刘璋逐渐发现,自己已难以抵挡刘备的进攻。此前刘璋曾坚信成都能坚守,然而,随着刘备的推进,他开始对自己的实力产生怀疑。毕竟,如果刘备的军队可以轻易突破其他坚固城池,那么成都又怎能承受住这股攻势?
2. 马超的威名使刘璋感到恐惧
马超的名声可谓凶狠,在当时的诸侯中,他的战斗力与勇猛是有目共睹的。更何况,马超在与曹操的交锋中,曾令曹操感到极大的威胁,曹操一度甚至表示“马儿不死,我无葬身之地”。然而,尽管马超拥有出色的能力,他也有着无情和残忍的性格。历史记载中,马超在反叛曹操期间不仅为父报仇,还是为了自身的利益不择手段,甚至与曹操合作以保全自己。
马超屠戮凉州的暴行,令他在士族中名声大跌。此时的刘璋知道,如果马超攻破成都,城内百姓和士兵的命运恐怕将不堪设想。因而,马超的到来让刘璋感到恐惧不已。
3. 刘璋忌惮张鲁的报复
但真正促使刘璋迅速投降的,还是害怕背后隐藏的张鲁。历史上,张鲁与刘璋的关系极为复杂,刘璋曾亲自杀害张鲁的母亲。两人的仇恨是生死之仇,一旦成都落入刘备手中,刘璋的命运可能就会彻底被张鲁掌控。刘璋担心刘备在为了报答张鲁的援助后,将自己交给张鲁,而张鲁定会对自己进行残酷的报复。
刘备的心理战
刘备显然早就看透了刘璋的内心,在得知马超即将到达时,刘备便悄悄为马超增兵。刘备的用意并非单纯帮助马超,而是通过马超的到来制造一种假象,让刘璋误以为是张鲁派遣了马超援军。刘备在得知马超即将抵达时,心中暗喜,甚至称“我得益州矣”,意图通过这一虚假的信息迫使刘璋尽快投降。
结语
因此,刘璋在马超到达时立刻选择投降,主要是出于三方面的原因:一是刘璋逐渐丧失信心,二是马超的凶名令刘璋感到恐惧,三是他深知张鲁的威胁。特别是第三个因素,刘备在深谙刘璋心思的情况下,巧妙地利用了这一点,成功迫使刘璋选择投降。
(本文主要参考《三国志》和《典略》)按月配资
发布于:天津市方道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